走过大江南北,我们便不难发现,这南国的山水真是天造地设的美丽壮观。从雄奇险峻的岳峰到飘逸秀美的峡谷,从青山绿水到鬼斧奇山,每座山峰、每道山水,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与灵气。古人也深深地感叹着周围山水美的神奇,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山诗,今天,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文人们为山所作的美丽诗句。
山峰气势磅礴,它们高峻挺拔,如插入蓝天,有时如带烟雾,有时如临云海。当古代文人们看到这壮丽的山峰,他们便会发出感叹。比如杜甫的《登高》,“向晚意不逐,兴来每独往。背岭南山下,高楼凭阑处”,言语之间,就看出杜甫被山峰的壮丽气势所吸引,感到登上山峰的兴奋。又比如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写到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古原与山峰,是自然融合的一部分,给人以沉静悠远之感。
清秀简洁的山水,给人以清心醒目之感。唐代诗人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中就有一句“山行本有清溪路,隐隐带泉声”,这句话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清水画面,人们仿佛可以听到溪中流水的轻轻声响。道家思想中,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就蕴含着清心陆志第的人生观。明朝文学家文梦祥在《花城》中云: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,罗衾不耐五更寒。”如此清幽而动人,令人神清气爽,并升华了生活的艺术感。
人生内心的感受,也常常像山峰、山水一样起伏不定,而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之美,更是让许多文人歌咏不已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,写到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他眼里的山水不仅只是自然景色,还有比喻生命走向和意蕴。李白的“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黄山隐隐水迷烟,楚天长坂雪漫漫。”这说明了文人所触及的不仅是山水的美景,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、感受与追求。万物生长、老化、消亡的规律,都与人生的转变息息相关,在山水诗中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山水的美好,也可以想到人生的种种感触。
总之,山是一种高举智慧与生命力的自然崇高产物,是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主旋律之一。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,珍视清新、简洁的生活,让我们也能够在山水间明白自己,在生命与自然间领略格调和意境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